环球热点评!梅城城隍庙
2023-06-23 17:26:11


(资料图片)

□汪建春

祭祀城隍起源于尧时,城隍之有庙,则始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(239)。据《北齐书·慕容俨传》记载,北齐天保二年(551)朝廷派慕容俨守卫郢城。粱朝大都督侯瑱、任约就派军队攻打郢城,还在上游鹦鹉洲上用芦苇筑长数里的围栏,堵住郢城的出路,形势对慕容俨十分不利。城中有神祠一所,俗号城隍神,慕容俨率领部下祈祷,祈求城隍在冥冥之中保佑他们。此时,果然大风狂起,江上惊涛骇浪,把敌军围的芦苇坝冲垮了,慕容俨取得胜利。其封城隍为王者,见于后唐废帝清泰元年(936)。

明洪武三年(1370),明太祖朱元璋诏告天下,全国县级和以上的城市必须建城隍庙。据《明史·礼志·城隍》记载:“京都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,开封、临濠、太平、和州、滁州皆封王。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,秩正二品。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,秩三品。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,秩四品。三年,诏去封号,止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。”城隍庙里的城隍是城市的守护神,保护一方平安。但是,每个地方的城隍庙供的城隍又是不同的人。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盫随笔》卷四《城隍》云:“本朝查初白先生言:今江西城隍为灌婴,杭州城隍为南海周公新,其他省以倪文毅为城隍,雷州以陈冯宝为城隍,英德以纪信为城隍,诸如此者,不可胜纪。”各地的城隍大多是以死去多年的真实人物担任。2000年,在杭州吴山原省城隍庙遗址高台上修建城隍阁,在南侧山地上,建立了一座周新祠,周新就是原吴山城隍庙奉祀的城隍神。周新,字日新,广东南海人,明朝永乐元年(1403)任监察御史。为官廉明正直,体恤民情,不畏权势,人称“冷面寒铁”。曾奉旨任浙江按察使,掌管全省司法刑狱。被锦衣卫指挥纪纲诬告,明成祖朱棣听一面之辞,竟下旨将周新杀死。浙江百姓群情激愤。明成祖朱棣为平息民愤,封周新为浙江城隍,不久,在杭州吴山建起一座省城隍庙,供浙江人民顶礼膜拜。

梅城在秦汉时属富春县地。三国吴黄武四年(225)置建德县,梅城为县治。唐万岁通天二年(697)睦州州治由雉山(淳安贺城)移至建德县(今梅城),梅城又为州治,于是,梅城有两座城隍庙,即府城隍庙和县城隍庙。

早在唐代,睦州城就有城隍神庙。据唐代睦州刺史吕述《移城隍庙记》记载:“睦州城隍神庙,旧在城内西北隅,元和初年,刺史郑膺移置于城北门楼上。其地旧置州狱及司法官厅。开成四年,刺史吕述移狱就六司院东南之隙地,于废址上立新庙,堂屋三间五架,阶高三尺。上设鸱尾三,而行廊联属,东向开门。门外造厅一间一厦,为修容之所。五年正月十九日,庙成,迁神像焉。神坐后分画侍卫于左右壁,其门左右画兵仗,屏之南北,列木寓马。二阶前植松五本,门外夹道亦植松。三月十六日,大备牲牢杂乐,率将吏以落之。”(见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全唐文》第五册《唐文拾遗》卷二十九)《淳熙严州图经·祠庙》记载:“城隍庙,在子城西北。”所谓子城即古睦(严)州府衙所在地,即原冶金学校内。城隍神以建安王为称,建安王,中国古代郡王爵。历朝可考者24人,其中著名者有刘休仁、萧宝夤、宋度宗等。不知封号源于何时,这位建安王究竟是谁?至今是个谜。景定中(1260~1264)知州钱可则请于朝廷,始赐额曰“灵应”。明朝初年,迁移至建安山麓(今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后),称严州府城隍之神。庙址东连学宫,枕山面湖,丁水巽峰,回澜拱秀,尤兼一郡之形胜。成化八年(1472)知府朱皑立坊,榜曰城隍庙。万历五年(1577)知府杨守仁重修。

康熙十四年(1675)“正月朔旦,睦人相庆如往岁,若不知有兵戎之警者。爰从耆定之暇以建修城隍庙,请于巡宪万公,万公称善,首捐俸五十金为创,复谋前镇鲍公、协镇洪公、司马刘公、别驾赵公,暨六邑侯、阖郡绅士,各助乃资,外其大者,公(按:此指严州知府陈于廷)出俸金以主之。鸠工庀材,子来趋事,由门而庑,以达于庭,金晶碧莹,炫目耀日,大启寝殿,峙以危楼,后置佛阁三楹,士夫耆老谓公勤劳,无以报德,即其左址辟地为堂,名曰“召憩”,奉公位祠焉,且拟勒石传之永久,而以其辞属不佞。”(见光绪《严州府志·艺文》卷二十四何士锦《重修府城隍庙记》)据光绪《严州府志·知府》卷十三纪载:“陈于庭,字宪章,盛京潘阳人,康熙十三年任,时剧寇韩六等啸聚淳寿山中,廷至时当岁除。即诣淳邑躬行招抚尽降之。郡庠明伦堂圮,捐赀重建。又郡之城隍庙岁久颓敝,复大加修葺,浚隙地为池,跨桥于池上,拆土墙而堵以砖,为永久计。治尚简静,饮冰自励,政绩尤著云”。乾隆四年(1739)知府周范莲、知县董衡各捐俸首倡合郡捐修,董事马自昂、谢圣泽、陈胜、方云奕并各捐输,姓名俱勒石。

嘉庆十三年(1808)合邑士民公捐修整前殿、戏台、大门、牌坊。据张四箴《重修府城隍庙碑记》记载:“丙子秋,郡城隍庙大门不戒于火,伉然者须臾成灰烬。时余奉调入闱,同事校阅,及归,诣庙展谒,惕然者久之。惟是庙为合郡所托庇,规制既弘,修举匪易,且非余职所敢专,缘迟迟不果。戊寅夏,维扬余公来摄郡篆,既视事,例谒神宇。礼毕,即慨然顾余,语曰:"礼有,其举之莫敢废也!况神在秩祀中最为典要,神之所栖,顾任其倾圮漫漶而不亟思修葺之,将何以揭虔妥灵而锡民之福耶?夫祀神以福民,守令之责也。’余曰唯唯。乃捐俸首倡,选都人士之勤谨者董其役,而一时绅士商民咸踊跃襄事,鸠工庀财,经始于戊寅秋杪,迄己卯冬而厥功告成。不特门之有伉者,视旧加崇;门以内为六邑公廨,左右森列,厂如翼如;自堂及寝,重门叠砌,驰道周垣,井如焕如;鸟革翚飞,丹青灿烂,前此倾圮漫漶者,悉幡然改观矣。(见民国《建德县志》卷十三《艺文·碑》)咸丰十—年(1861)七月十九日,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拥兵攻入严州城,知府李文瀛逃至七里泷严子陵钓台投江自杀,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中,府城隍庙惨遭战火袭击,毁于一旦,化作废墟。同治十三年(1874)知府宗源瀚饬六邑绅士劝捐重建。光绪十四年(1888)知府叶自用捐兼重修并彩绘城隍神像。

原先建德县没有城隍庙,附祀于府城隍庙,明朝嘉靖四十五年(1566),知府周望从通学师生之请,将县学(孔庙)从县治东南迁到城东建安山下(今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)。崇祯十六年(1643)知县杨宗简在县治东南即旧县学(孔庙)梯云楼遗址(今中山纪念厅旧址)改建县城隍庙。清朝康熙十一年(1672)知县项—经重修。二十二年(1683)连降暴雨,城隍庙被洪水冲毁,知县戚延裔重修增建后轩三间。乾隆十一年(1746)知县胡士圻捐俸首倡合邑公捐重修,并修三元楼,即梯云楼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知县赵域捐俸首倡,属董事童与权、戴照荣、朱裔、蒋鸿惠等劝捐修葺。同治十二年(1873)朱杬、张心谷、吴贡书、陈元善、王燹奎、严正源等劝捐重修,并添造官厅、膳房。光绪十七年(1891)知县吴俊、前知县张炤捐俸首倡,合邑公捐重修并彩绘城隍神像。

沧海桑田,斗转星移,城隍庙早巳砖碎瓦解化为尘土,昔日辉煌的城隍庙渐渐被世人遗忘了。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欧盟正式通过对俄第11轮制裁
上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阅读